肖均风并没有看出邓安国是高干子弟(1 / 1)

邓安国心头一怔,既不好遮掩又不便显露阔气,只好信口答道:"不一定,看腰包里的银子够不够多。"

肖均风怅惋地叹了口气,目光艳羡地望着邓安国,说道:"还是你们城里人好啊!老天保佑我什么时候也能混上个正营级干部,那样转业就有个好的安置,我就可以举家迁到城里来了,该多好啊!"

肖均风并没有看出邓安国是高干子弟,只道邓安国是城里人,家境殷实而已。

微微一笑,邓安国乍猛地道:"听战士们说,现在各地的农村都实行土地承包责任制了,应该比以前好过些了吧?"

肖均风点头道:"是的,我家的境况就比过去好些了。"

沉思片刻,邓安国似乎看到什么美好前景,便意味深长地向肖均风说道:"改革开放已经好几年了,我们城里人的生活条件相比以前,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我想农村也应该有所起色的,起码全国半数以上的农民解决了温饱问题。只要国家今后多注重民生问题,关心农民的生存和发展问题,集中精力,大力加强经济建设,只要农村经济腾飞起来了,迁不迁到城里来都没关系。”

略加思虑后,他用探询的语气问道:“老肖,如果我猜得不错的话,你全家人都是地地道道的农村人,是吗?”

肖均风点点头。

邓安国一本正经地道:“我想你父母都是农村人,呆惯了农村,到了喧嚣的城市,还不一定适应。另外,城里开销太大,你家属要是没有正式工作,又不会做小生意的话,靠你一个人的工资,只怕难以供得上全家人的生活,所以我劝你条件不成熟的话,最不好那么着急地向往城市的生活。"

邓安国这话听起来像是在打圆场,实则是有先见之明的。

肖均风觉得邓安国看问题很有前瞻性,说得非常有道理,当下冲邓安国坚起大拇指,微笑着赞道:"小邓,你眼光独到,想事情很周全,不愧是大学生,我要是能读你那么多书就好了"。

其实,邓安国涉世不深,又缺少农村生活经历,任他再怎么聪明,也不可能认识到农村家庭在条件不成熟的情况下,盲目地迁到城市里,会面临很多的生存问题。他刚才对肖均风分析的那些情况,都不是他自己的观点,而是在军区侦察大队任职期间,无意中听到杨志新与几个连级干部在一起闲聊时,一个来自农村的干部所发表的观点。当时他觉得事不关己,便没兴致去深思,如今肖均风重提家属随军进城的事,他方始顿悟,就用那个干部的观点向肖均风客观地分析了一下。

肖均风吸了一口烟,举头仰望着林冠,悠悠地吐出烟雾,像是在思索着什么。

邓安国蓦然想起即将来师侦察连上任的那个指导员,当下饶有兴趣地向肖均风问道:"对了,老肖,新调来的指导员一定来头不小吧?像咱们A师侦察连这样的尖刀部队,必须要军政双优的干部才能胜任指导员的职务,你说是吗?"

肖均风煞有介事地道:"你还别说,这个新来的指导员还真是大有来头。"

邓安国怦然一惊,兴味十足地道:"是吗?不会跟以前的李指导员一样,是早年的军校生吧?"

“不是的。”肖均风认真地道:"比李指导员来头大多了,这位新指导员名叫刘明光,听说是个高干子弟,曾在我们1D军C师当战士,参加过八年前的自卫反击战,也是一级战斗英雄,据说还获得过保送陆军学院深造的机会,但不知什么原因没能去成,此后一直在军部当宣传干事,一干就是七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