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初战纪(1 / 1)

三国风云录 闻风 1786 字 2013-06-28

光和元年(公元178年),曹操二十四岁,这一年对于曹操来说是值得纪念的,当然不是升官了,恰恰相反,自己被免职了,因为堂妹夫强侯宋奇被诛的原因。

你妹的,又不是直系亲属,还从坐?从坐就从坐,老子不干了!回家!此一去便是三年。

当然了,人家不叫回家,叫归隐。

此时的曹同学属于自学的阶段,学习时间与学习内容是自己掌握的,归隐的曹操学了很多东西,也想了很多东西。但是你要指望曹同学安分守己的学习,那是不大可能的,因为这时候,他的理想已经不是当一个好市长那么单纯了,他把目光放在了更遥远的地方。

当然,曹同学的书是真读了,文章是真的写了,名气是真的有了,小妾。。。。。。。。也真的娶了。

咳咳,并非我要八卦曹同学的婚事,而是这位小妾以后还要见到,这里先露个脸,因为就是她在八年后为曹操生了一个儿子,曹操给他取名叫丕。

其实,在曹操自学的这几年里,在京城里一直有人对曹操念念不忘,两个。

一个自然是曹操的父亲,对于自己的这个儿子,曹嵩应该是比较担心的,毕竟父子连心,要是曹操有什么好歹,我相信曹嵩会拼老命的。

第二个,还是老熟人太监蹇硕。悲催的蹇太监之所以对曹同学情有独钟的忘不了,之前说过了,就是因为曹操打死了自己的那个叔叔。事实上,蹇硕之所以非要替叔叔讨个说法,整治曹操,无非是为了面子问题。

在这个世界上,有那么一群人,你要是驳了他的面子,他会把脸撕下来,让你不得好死。更正,不是一群人,是大部分人。

上海滩老流氓杜月笙曾经说过:世界上有三碗面最难吃,人面,场面,情面。既然曹操吃到了第一碗难吃的“面”,那么,挨整,那是必须的。

光和三年(公元180年)六月,在家自学的曹操接到朝廷诏令,官复原职,理由还是能明古学,级别还是征拜议郎,工作还是专给政府提意见。看来,蹇硕先生誓要将恶心进行到底了。

此时的曹操变了,具体表现为知道了官场的潜规则——什么意见该提,什么意见不该提,即使提了也得知道怎么写怎么绕着写。

比如,汉灵帝喜欢藏钱,亦即后世之“小金库”,但他藏的比较隐蔽或者说有个性。比方说,先把钱放在西园里觉得不放心,就专门在老家河间建了一个藏钱的地窖。后来还是觉得不放心,就直接把钱寄存在自己信得过的太监那里。声明,这是汉灵帝的专利,后世皇帝的这种行为皆未转明出处,特此声明。

诚然,皇帝陛下也是普通人,有些私心难免,这种意见就不能提。毕竟,皇帝陛下也是要面子嘛。

当和尚不撞钟的行为,曹议郎应该是极其鄙夷的,因为据史载“朝廷诏公卿以民谣检举害民之州刺史与两千石官吏。曹操上书言所举不当。汉灵帝以灾异询问群臣得失,曹操复上书切谏。”

皇帝两次的行为,都被曹操上书阻拦,却并未获罪,也无人弹劾,可见曹操此时对于怎么写官样文章已经拿捏的十分到位。但却苦了一心想整曹操的蹇硕太监,既然你这么有文化,那也只能让你的文化无用武之地了。客观看来,蹇硕先生扳不倒曹操,只想恶心死他,挽回自己的面子,这也没什么,可是数年如一日的折腾,也没能把曹操怎么样,于是蹇硕的耐心被彻底摧垮,必须想一办个法,必须让这个叫曹操的家伙尽快死去,为了自己的面子!很快,蹇硕想到了四个字——借刀杀人。

蹇硕先生找到了那把“刀”,这把刀的名字叫做“黄巾军”。执着的蹇硕,执着的认为,空有文化的曹操是个书呆子,在战场上一定会吓得屁滚尿流,即使不能被黄巾军杀死,那么战败后一定会被朝廷论罪,到时就是你曹操的死期。有时候,人不能太执着。要是知道了这件事的直接后果,估计蹇硕先生会用头撞南墙的。

东汉中平元年(公元184年),曹操弃笔从戎,被任命为骑都尉,率兵与皇甫嵩、朱儁一起抵抗颍川的黄巾军。

而这件事直接促成了两个后果:一,让曹操明白,道德文章固然可以写,但也就写写而已,最终得靠战争来取得天下(即刀把子里出政权)。

二,由于率领皇家骑兵(羽林军),让曹操清醒的认识到,骑兵高于步兵,这个认识,成为后来让诸葛亮不能越界的(国界)最重要的原因。

风云际会,征战天下,此刻而起!

上一章 书页/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