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归野(回家)(1 / 2)

三国风云录 闻风 2146 字 2013-06-28

由于韩遂的部队被突然出现的流星吓坏了,他们没有双手合十的许下一箩筐的愿望,他们打算撤了,没办法,古代人就是信这个。

天赐良机。

董卓毫不犹豫的向韩遂等人发起了攻击,本来西凉军就没了战斗的意思,所以董卓打的很顺利,很顺利的董卓很顺利的取得了胜利,然后他又马不停蹄的去帮张温打羌族了。

一直以来,都有一个问题困扰着人们,那就是董卓很能打外族人,比如羌族,而对于自己人,比如黄巾军,就不行了。要么史料上写着“败”要么写着“复大败”反正这位仁兄对外不对内,让人很怀疑他的动机。其实,只要想想他从小的生活环境就一目了然了。

对于一个从小混迹于羌汉结合的地方,董卓对于羌族人的作战习性有着很深的了解,打来打去也就那么几下子,没有任何新意。而汉族人就不行了,他们都是狡猾狡猾地,不仅有什么兵法,更要命的是那些人对于什么是战争有着深刻的体会,总是能抓住你不小心露出的漏洞给你致命的攻击。所以,你看看董卓自入主中原后,连连失败,但诡异的是,连连失败的董卓,却年年高升。说白了,这是因为朝廷没有太多的部队所导致的。更何况,还有一个蠢人等着董卓帮忙。

而此时的董卓已经来到了张温的部队,并且已经拟好了作战计划,那就出发吧。

出发后就被围了,但对于董卓来说,被围的意思,无非是跟外界不能沟通,冲出去就得了。然后他用建坝蓄水等骗术骗过了敌人,然后成功逃脱。他究竟是怎么用的这些骗术,我也很想写,但史料上没有确切记载,写了难逃误人子弟之嫌。

就这样,打了胜仗的董卓风光的回去了。不风光不行,因为参战的部队有六个,唯独他的军队毫发未损,且打了胜仗,于是如此出众的董卓,变得高调了起来。

一次张温召见董卓时,董卓不仅晚到,而且去了也不怎么搭理张温。这不难理解,我是提着脑袋才得到了现今的地位,你不过是读过两年书,怎么让我服你?然而,董卓并不知道,这次去见这个他瞧不起的书生时,却和死神擦肩而过。当然不是张温想杀他,而是另一个人想杀他——孙坚。

后来的董卓知道了这件事,于是梁子算是结下了,既然你想杀我,那么我也只能把你杀掉了,六年后。

这边吵吵闹闹,那边风景独好。风景独好的,是曹操,其实,也不算太好。

前面说了,打败黄巾军以后,曹操做了济南国国相,这个地方就是现在的山东省的中部。

当时的济南国是河间府刘利之子刘康的管辖地,所有的赋税都归济南王享用,而国相一职则负责一切行政管理。也就是说,你干活,他享用,是个两头受气的官职。做得好,功劳是刘康的,做得不好,黑锅是自己的,所以以前的国相来了之后,都是敷衍了事,两头讨好,谁都不得罪,到了任期就走人。

这种局面对于曹操来说已经够坏了,但尚能解决,毕竟跟人打交道嘛,大不了说些好话,低个头,人在屋檐下嘛,你好我好大家就行了。可是下面这种情况,曹操是无论如何也不能解决的,因为这不是跟人打交道,而是神,确切一点说来,是信仰。

山东这个地方,你要说民风剽悍那是不对的,因为这里是孔子的老家;你要说这里是礼仪之邦,那也是不对的,因为这里是梁山好汉出现的地方;你要说这里忠君爱国,那也好是不对的,因为这里是造反最猛的地方;你可能说了既然这里有孔子这个万世师表,一代圣贤不就行了嘛,但我要告诉你,这里还出过一代妖后。

反正这里的人民大众就是各种矛盾的结合体,而当时的人民大众更是喜欢一种生活方式,那就是祭祀,说白一点就是迷信。

别的地方迷信一点也不过拜拜神,求求签,然后上点香火钱,遇到寺庙被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意思到了也就行了。可山东的人民心眼太实在,忒实在,不仅传说中的众神要祭拜,就连距离自己不远,对西汉有功的城阳景王刘章也是推崇备至,为他建的祠多达六百多处!注意,这只是个小小的济南国,并且我前面说了,山东人忒实在,六百多处的刘祠香火常年不断!这是神马精神?忠君爱国的表现啊!但正如前面所说,山东人是各种性格的结合体,你要是被这种精神感动了,那你就是心太软了,因为他们还拜另一位“大神”——张角。

没错,就是“大贤良师”、“天公将军”的张角,张大神。我们可爱的山东人不知是不是被张角忽悠而参加黄巾军起义,虽然还有待考证,不过他们对于此人的虔诚根本不输给他们敬拜的任何一位“神”。写到这里,我不禁感到,迷信真的是因为着迷而信啊!

这里大兴祭祀之风,也助长了官员的贪污之风。要知道,搞工程是得巧立名目的,巧立名目是可以增加税收的,增加税收那就是自己的,金灿灿的铜钱,是让官员们眼晕的。然后勾结土匪恶霸、无德商人,捐一些钱款之类的老把戏,然后把钱和那些人一分,百姓成穷鬼了,而自己则富得流油。就这样胡搞八搞,这里的百姓已经成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