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曹操的谋略(1 / 2)

三国风云录 闻风 2248 字 2013-06-28

当时的政府——事实上,是当时的董卓将黑山军称为“黑贼”。是不是贼,很难讲,但确实很黑。

比如,黑山军就是趁着董卓防备关东军,打击孙坚军,无暇顾及的空挡,迅速扩充、发展,根本就没跟董卓打声招呼,这在董卓看来,是极不地道的一种无耻行为。

其实,董卓政府是没必要将黑山军称为“黑贼”的,因为,董卓本就是窃取东汉行政权的“贼”,还是个大贼。

要知道,走到今天这一步,闹得举国上下不得安宁,百姓生活遭受重创,说董卓是咎由自取也不为过。

纵观中国史,大凡跟当时政府对抗的,一般都会称为“某某贼”或者“某某匪”。比如,李自成,比如毛,比如蒋等等。

但,很多人尤其是旧政府的行政者大都想不明白一个问题:民众一般是不敢跟政府对抗的,因为实力相差太过悬殊,但他们究竟是对抗了,这是为什么呢?吼~~~

在这个问题中,有一点是对的,那就是双方实力相差悬殊。

人家政府有的是钱,是装备,是军队,平民有什么?很多啦,比如,铁铲啦,钢管啦,菜刀啦等等。有这些工具,组织个把小社团是可以想想的,对抗政府,还是醒醒吧。

所以,民众是不敢跟政府对抗的,他们很好商量的,只要政府不折腾他们,他们自然也不会折腾政府。这就是问题的关键。

每每到一个王朝穷途末路的时候,总是出现着惊人的一致:政府没钱——各地起义——政府打压——起义军越来越多——政府搜刮军费——政府完蛋。

这事实上是个规律问题。因为种种原因,民众活不下去了,便会想象政府实行好的政策,例如赋税。自己都活不下去了,哪里还谈什么给政府钱?然而,他们的美梦终究会破灭,因为对于政府来说,你们不给我钱,我怎么养着那些军队?不能养着那些军队,我怎么还叫做政府?

于是,民众开始对政府开始了:心理对抗——语言对抗——肢体对抗——武装对抗。

你要看清楚,武装对抗是最后的选择,被逼无奈的选择,也是他们最终的选择。

为了活命,政府只能牺牲。

而为了对抗政府,通常来说,那些起义军都会携带家眷。原因很简单:自己拼命,更重要的就是为了让自己的家人活下去。

所以,这才有了历史上那些起义家们失败的例子。

在介绍完了政府跟民众的关系后,我们继续看黑山军跟曹操的对战,你就发现,这些黑山军将领的聪明之处。

他们的聪明之处就在于,他们自认为很聪明。比如他们的将领,白绕。

此人无甚多事迹,您只要知道他令董卓很头疼,关东军很心烦就行了。

当他第一次听说曹操之名时,宽慰的笑了笑——安慰自己一下嘛,毕竟,他在汴水之战(如果您还记得)失败了,且败的及惨。

曹操不这样想。

失败者通常认为:自己败了就是败了,这是命。成功者通常认为:自己胜了就是胜了,这是智慧。这就是失败与成功最大的区别——不是命,而是智慧。

此时的曹操深明此道理。

敌强我弱,最好取胜的办法就是,攻击敌人薄弱的地方,只是,黑山军最薄弱的地方是哪里?

曹操仔细斟酌了半天,想出了一个计划——自己曾经用过的计划。

随即,曹操唤来了自己的部将曹仁,指使道:晚上来临,袭击敌军后方。此十字,曹仁明白,于是,那个夜晚,他将迎来自己人生军事的第一次高峰,只是,他不知道,自己的行为是多么的恶略。

在那个阴谋形成之前,他召唤了另一个人夏侯惇,并对他说了自己的计划,于是一个完美的阴谋,就此形成。

而此时的黑山军领导,白绕义无反顾的钻进了这个阴谋,他得意的笑了,他感觉自己的计划也成功了。

两个自认为聪明的敌人,自认为自己的计划成功后,开始了自以为的成功之战。

为了达到兵贵神速的效果,曹操指示夏侯惇先进攻敌人最薄弱的地方。

一个人最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他的弱点,一支军队最薄弱的地方就是他的后方。

曹操在思索中明白,七八千人对抗十余万人,就算让他们站着不动,也够自己砍七八天的。所以,若想取胜,只能动其军心。

夏侯惇执行了这个任务。

夜晚,天气凝重,毫无诗歌中所言,那样的美丽。但此时的夏侯惇不需要美丽,他需要的是胜利。只要胜利就好。

于是,颍川的那一幕剧情重新上演。

当夏侯惇来到黑山军大后方,即黑山军家眷所在地的时候,发现跟自己想象的情况差不多——时不时有巡逻队来回穿梭,警惕性很高。此时,对于夏侯惇而言,这是最好的攻击时刻——即便有巡逻队,但大部分都是手无寸铁的平民,他认定,这些人将不堪一击。然而,他终究不能发动进攻,原因很简单:曹操已经命令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