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暂时的胜利(1 / 2)

三国风云录 闻风 2980 字 2013-06-28

虽然如此,陶谦也无可奈何的开始了紧张的部署。疯掉虽然简单,却不如抵抗一下来得实际。

首先命令,全徐州进入战略防御的态势,紧接着,命令手下,全部进入彭城。还有一点,后面再说,不是卖关子,何朋利也没这心情,主要因为,这一点救了陶谦的命,也要了他的命。

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彭城里面大多是徐州百姓。

当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率军如摧枯拉朽的军事进攻侵占一座又一座徐州城池的时候,老百姓绝望的开始全部涌向彭城。原因很简单,彭城是徐州的粮仓,那里能填饱肚子。

可他曹操自然也知道彭城是个粮仓,在他将老爸逝世后的悲痛转化为力量之后,擦干眼泪(我相信有),想到进攻徐州只有百利而无一害,这百利中,最为重要的是彭城这个地方。

彭城,是徐州之前的称呼,自古富饶,属江苏地区。历来是兵家争夺粮食之地。

闲扯一句,这里古称涿鹿,是神话中的黄帝与蚩尤征战天下的地方。

如此重要之地,朝廷却任命了陶谦这个一直以“以和为贵”的指导思想做为自己治理地方的人做州长,就好比一个十岁之童首万贯家财一样,哪里不惹他人嫉妒?欲夺之而己用?

因此,这场战事,在决战之前,胜负已分,要靠的只剩下了谁的运气好。

而当曹操听说陶谦率军全部来到彭城的时候,不禁得意的大笑。最怕的就是他不合兵一处。那样一来,自己所消耗的将比这时候更多军事力量,以及时间。

曹操等不起,陶谦更等不起:赶紧让这位瘟神滚蛋吧。

于是,硝烟四起,百姓涂炭。

若说,曹操开始进攻徐州的时候,还保有一丝替父报仇的意味,那么在包围这些手无寸铁的百姓,并进行惨无人道的杀戮的时候,可以说,他是完全是为了泄私愤。

对于现在的陶谦来说,最要紧的不是想如何打赢这场战争,而是如何保住百姓的性命。

曹操显然早已失去了应有的理智——当他下令攻击这座城池,却无功而返的时候,他的耐心早已消磨殆尽。

要想彻底了解曹操这次屠城的动机,我们不妨看看一千一百多年后的南京。

当时,日本军队用迅雷不解掩耳盗铃之势迅速占领南京,却发现全南京城并无他们的攻击对象——国共军队。因此,他们为了发泄私愤,手拿屠刀,毅然砍向了手无寸铁的普通民众(当然,此次事件的真实与否,何朋利会在写民国那段历史中,详细列明自己所掌握的资料,此处,只当是一个真实发生的例子)。

关于此次事件的发生,或者惨无人道泯灭人性的做为,后来许多的心理学家试图通过心理描述加以说明当时日本军队此举的合理性。

心理学家讲道:每个人都有受到侵虐的心理存在。比如说,大家还是在孩提时代,便经常遇到这样的事情——当你哭闹时,自己的父母便会打你,但你会哭得更大声——你并非不知道不会再次挨打,只是因为,此时的自己早已不受外界的干扰力,只想着自己所遭受的委屈——如此,你便哭得更厉害。事实上,我们可以通过更好的例子加以说明。

东瀛之国,大约1985年左右,开始了轰动全球的AV产业,随后的AV产业为了满足更多男人的要求,影片在取材方面加入了SM。

只是大部分心理阴暗者,或者说,只是普通人为了满足自己的性幻想,所以疯狂购买。

这并非只是单纯的那些日本民众在高压力下的一种发泄,更多的是,很多国外的普通民众,臂如说我国的很多男性们所想要的一种影视表现。

这是正常心理下的一种具体表现而已。

因此,心理学家说,日本的武士道精神以及他们在别国的那种杀人行为,只是想要侵虐的实际表现。

无论是否,此次一千多年前的曹操,之所以屠城,通过史料分析,可以确定,他就是出于此种心理。

曹操为了起到以最小的损失换取最大的胜利,在出发之前,命人给陶谦发布了这样一条信息:城破之日,亦是屠城之时。

意思很明白,无论降与不降,最终的结果只有一种,那就是屠城。

曹操心里十分清楚,攻城不如攻心,只要敌人的心乱,那就一战而成。

事实上,曹操没必要这样做。不仅绞尽脑汁浪费脑细胞,更重要的是,强盗根本不需要理由而抢劫。

想杀就杀掉嘛,讨厌。

另一方面的陶谦,赶到了前所未有的无助。

他不过是想做个好官,自己管理的徐州安然无恙了这么久,大哥做了这么多年,你一个曹操干嘛跟我过不去啊?

然后,信心满满外加无比愤怒(父亲被杀,你也愤怒)的曹操率领全军共计三十余万人奔赴去了徐州。他是不太理会别人感受的。

陶谦无奈,陶谦委屈,陶谦不傻也不天真,于是在第一条紧急对策下,第二条对策就此浮出水面。

第二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