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章 谶言(1 / 2)

三国风云录 闻风 2951 字 2013-07-11

所谓偷,就是趁人不备,拿来并且享用他人之物。今人偷东西的少了,偷情的多了。呜呼,寂寞的日子安得快活?或曰:岛国之动作片可排解。岂知其中之理?AV固然可解一时饥渴,却不能做长远计。快进至高潮,便处处是高潮,以此,又有何高潮可言?打住,扯远了。

说回董昭。

董昭的偷,可谓惊世骇俗。不像偷东西,有警察叔叔可以替你找回,不似偷情,事发最多挨一顿胖揍。偷皇帝,这真是第一遭。不论皇帝是否愿意被曹操偷去,单论李傕等人是否愿意让你偷去。

曹操的担心是有道理的,若是被李傕等人发现,等待自己的恐怕就不是一顿胖揍的事了。

董昭似乎知道其中利害,但却打算给曹操卖个关子,只是一味的拍着胸脯保证:瞧好吧您那。

于是,在不久之后的一天,现任侍中和尚书的两人忽然被处死,朝廷发布明文为“讨有罪”。

此事不久,董承和伏完等十三人被封为“列侯”,明文为“赏有功”。

紧接着,又给杨奉写了一封态度极其谦卑恳切的信,以及一笔厚礼。并且,曹操在信中说:此时的洛阳缺粮,而自己带来的粮食业已吃完,只能将皇帝移驾至鲁阳就食。

在董昭这套令人眼花缭乱王八拳的背后,隐藏着极高的政治智慧。

若想让皇帝移驾,首先得让那些切得利益者明白,自己对待皇帝就像对待老爹一般,忠孝无二。因此,杀人,这是棒子,用以告诫:此时我曹操已经掌握了主动权。封官,这是蜜枣,以此说明:此时的我曹操没有忘记你们对东汉朝廷的功劳。稳住近在咫尺的朝廷官员后,赶紧写信告诉杨奉:皇帝饿了,需要吃饭,而鲁阳有饭吃。

鲁阳,即今日的河南鲁阳。此地距离杨奉的根据地不远,还在杨奉的可控制范围之内,而曹操信中又是吹捧,又是谦卑,可谓肉麻至极,相当之腐。杨奉不禁飘飘然,便认为曹操不过是一个想要得到官职的小人物而已。

杨奉也算在战场摸爬滚打的将领,可事实证明,也许,他在战场之上只是滚了。因为,他没有等到皇帝,只是等到了一个消息:皇帝在许县安家了。

卧槽!姓曹的,你就是一孙子!

曹操听闻,点点头:没错,爷爷都是从孙子混出来的。

可惜,志得意满的曹操没有想到,有一个人打算不按照这个血缘关系去走,他想一步登天当上爷爷。

事实证明,凡是胆敢越级的人,都是自绝于人民的人。

天子,上天之子、天之骄子。以武夺天下,以文治乾坤。上可铭文泰山之顶,下可埋骨玄九之泉。何以此?乃曰:君权神授。

除上古尧舜之可禅让,到商周之可封土称王,后则被秦所终。秦王勇气冠绝古今,不顾及被骂的风险,悍然自称“始皇帝”。皇帝之名遂成人君专利,不做他用。至于君权神授之说,始见于夏朝。后被周朝所重提,称武王为“受命于天”。而天子便是在此基础之上,水到渠成的的说法。

当然了,如今看来这种叫法万可归为文化糟粕,扔进垃圾桶,随着历史的车轮,一起腐烂于黑暗。

然而,古时毕竟不是现在,古人毕竟不是今人。当时的人们是十分迷信的,也是相当认可这一种说法的。一直等到了那一声虎喝: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这一声,对于古人而言,其惊讶程度不低于今人收到了娜美克星的求救信号。其声也悲,其意也明。不过,回过头来看陈胜,他不过是知道了一个很简单的道理而已:横竖一死,不如死得悲壮些。

但无论如何,古人多少明了:没有所谓的神,以此类推,便也就没有什么所谓的“授”了。如此,刘邦称帝成为不被排斥的底气。外加文人的忽悠功底,便炮制出其是龙子之说。

后经雄才伟略之汉武不懈的努力之下,儒家经典之要髓:“忠君”便成功控制人脑,不敢放肆。

历史是不断重复的电视剧。于是,王莽出来了,然后刘秀出来了,再然后东汉建立了。等等,有一件事是不可一笔带过的,那便是蜀帝公孙述与刘秀为了谶言相互攻击之事。

话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于是,刘秀决定劝降公孙述。无奈,公孙述虽人老矣,雄心还在。不但要霸住蜀帝不放,还公然称帝。而为了证明刘秀这个皇帝是假的,他便在自己的手上刻下“八厶”(真够狠的)。后,又开始轰轰烈烈的宣传攻势,告诉民众:你们被刘秀骗了,我才是谶言真主。

刘秀坐不住了,悍然应战,于是,就出现了这么一幕。为了谶言而战,以自此二人最甚。

后,几经颠簸,终于到了汉末,终于轮到了袁术。

前文说过,袁术的称帝之心早已显露,从其夺孙坚玉玺而虏获其妻子便可知。有了这些前辈们的垫底,袁术显得极有信心,并且他认为自己也是被谶言所中。

那么,谶言又是什么,让两百年前的刘秀为之着迷,也让两百年后的袁术痴情?

谶言,今人谓之预言。

所谓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