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章 渐行渐远的信仰(1 / 2)

三国风云录 闻风 2501 字 2013-08-01

袁术没想到孙策去而复还,又来要兵,心中很有些动怒,语气有些不耐烦的问道:“孙君本应继承乌程侯爵位,怎的让给了自己四弟?”

乌程侯是孙坚去世后袁术追加的爵位,以此抚恤孙坚战功,让孙家衣食无忧。按照嫡亲疏远,孙策理应顺利继位,但他拒绝了,把乌程侯这个爵位让给了四弟孙匡。

袁术这一问,明显带着曲线打击的意味:你怎么这么不听话?让你继承爵位你肯,让你亲自征兵你也做不到,怎么,不把我放在眼里啊?今天必须给我一个交代!而且必须是一个合情合理合法合数的交代!

孙策自然有自己的打算,于是回应道:“策深知将军体恤下属,对我孙家另眼相待。然,策一心想要为先父报仇,以雪耻孙家的名望。是以,不敢继承爵位。一来,害怕爵位带给自己权利的同时,掣肘自己的行为,不能尽心斩杀黄祖。二来,倘若策之复仇失败,尚有四弟为候,孙家也不至于轮流平民百姓。先父得此爵位不易,吾辈自然珍惜无比。”

袁术呀了一声,暗自喟叹:好你个孙坚,不仅能征善战,子嗣也如此虑事周全。人比人该死,货比货该扔,看到别人家的孩子如此优秀,袁术不禁想到了自己的孩子。是啊,同为年轻人,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于是,也不做深究,因为从法律上来讲,孙策并没有做错什么。倒是袁术霸占孙坚的部队不肯归还,于法于理都说不通。再加上事不过三,人家孙策已经要了一回,自己抵赖一次也就够了,耍赖两次,传出去也不好听。可他是真心不想让孙坚的精兵就这样从自己手中溜走,因此,只归还了一千多人,并将孙策留在自己身边。

孙策虽然知道袁术的用意,那就是培养一个敌人,不如结交一个朋友。但在没有充足借口和实力之前,翻脸这种事,是不能也不允许做的。

带着些许怒气,孙策就这样率军驻扎在袁术军营附近。

孙策的孝义让袁术军中大将乔蕤、张勋佩服不已,这年头什么都不缺,独独缺少孝感动天的人物。这就是信仰的缺失。

战乱年代的信仰几乎是不存在的,因为人人都是为了肚子各自征战,肚子就是信仰,什么儒家道义、法家学说,都不如兵家思想来得切合实际。这种信仰的缺失,在战乱年代很正常,可在平和年代很不正常。

众所周知,如今的“大时代”按照狄更斯的理解,是这样的: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智慧的年代,这是愚蠢的年代;这是信仰的时期,这是怀疑的时期;这是光明的季节,这是黑暗的季节;这是希望之春,这是绝望之冬;我们的前途拥有一切,我们的前途一无所有;我们正走向天堂,我们也正直下地狱;总之,那时和现代是这样相像,以至那时声名最远的某些作家对于他的批评,说好说坏都固执地只用最高级的对比之词。

那么,如今之人有何信仰?

钱为信仰,商贾为信仰。何谓商贾?韩非给出了答案:商者,五蠹之一。韩非固执的认为,商人作为比妓女还要古远的职业,他的作用只有一个,那就是盘剥利益,损害国家,是为社会的蛀虫,各行业的败类。诚然,韩非所言不是那么正确,但也不尽是胡扯。

我对经济学不甚了然,当然,经济学家也不打算让我了然,但我却知道社会对成功的定义:花不完的票子、住不完的房子、开不完的车子、上不完的女子。过去商人被踩的甚低,现在却又被捧得甚高,反观过去的“上品”读书人,过去被捧得甚高,现在又被踩得甚低。只拿一事来说,如今每年涌上市场的书作,用叔本华的话来说“内容丰富、见解独到、都是少不得的著作”。而民众读书热潮,却被“炒作”一词弄得不甚厌烦。就连作者,也都遵循商家之格言——向钱看、向厚赚,以至于数万、数十万、数百万甚至数千万字的书,搁到现在也是稀松平常。

何也?利益耳。

经济的发展,势必导致民智的开启,而民智的开启,又势必导致意见的崛起。各方你方唱罢我登场,来来往往不亦乐乎,文字为刀,刀刀见血。一台电脑、一个键盘,一双会打字的手,在网上摇身一变,成为公知、精英,指点江山、慷慨激昂,让人读来,废寝忘食、壮怀激烈。可细细思之,却都无用,于自己的生活关系不大。

传输思想的作者,而今分为两类。一类是自诩正统的传统作家,一类是草根阶层的网络写手。双方互不对眼,经常吵闹。但以现实来讲,人类在获得经济满足的时候,往往需要寻找思想的寄托。但国人对于消费制度依旧心生抵触,又在生活的压力下,无法安心读书,因此,实体书未曾有过热卖大爆发,而网络小说渐渐成为主流。

在传统作家眼里,网络小说不仅仅应该得到鄙夷,更应该得到抵制。原因是网络写手追求多快好省的方法,一天击打万余字实属正常。这种流水线工业化的方法,无疑阻碍了“以文传道”的本土传统核心。这样做,还有什么文学性、思想性可言?但,市场高于一切,而读者就是市场,因此,读者就是一切。

在这种因果互相作用下,如今的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