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章 江东基业(上)(1 / 2)

三国风云录 闻风 3004 字 2013-09-09

看着黄祖沉默良久,长子黄射提醒道:“阿父,祢衡已死。”

黄祖机械的哦了一声,便没了下文。

手下们见出了人命,知道这场酒宴已经提前结束了,??纷纷行礼离去,只留下黄祖父子,以及忽明忽暗的焰火。

黄射与祢衡从来相好,引为知己。把酒纵歌,议论古今。当听到父亲忽然对祢衡治罪时,从旁席不顾及君臣、父子关系,跳将出来,大声求道:“曹操与刘表尚且放任祢衡,阿父怎能不效法?”

黄祖当时已经酒醉,呵斥道:“此处可有你说话的余地?”

二人正说之间,祢衡就被砍了脑袋。

黄射抱着祢衡的尸体,嚎啕大哭。

听着儿子的哭声,黄祖的脑海里忽然闪现出了一个念头,就是刚才儿子的那个问题:曹操和刘表,为何不杀掉祢衡?

想到此处,他忽然感觉全身无力,表情颓然的对着儿子问道:“吾儿,为夫犯了一个天大的错误!”

黄射听到父亲自责,就放下祢衡的尸体???,擦干眼泪道:“孩儿知道,曹操和刘表深知父亲为武将,受不得祢衡这般狂傲,定然会下死手将其杀掉。这样一来,即让他们报仇解恨,又不至于落下骂名。当时孩儿阻止,也是出于这点原因。”

黄祖点点头:“祢衡与孔北海私交甚密,今日我杀了他,孔北海焉能放过我?这帮知识分子,最会做红黑榜。为父一生英明,终将要因这祢衡,而毁于一旦了。”说完,眼神涣散,看着祢衡的尸首,久久不语。

孙策已经制定好了进攻黄祖的准备,而打出的旗帜,就是“为父报仇”。

孙坚已经死了这么多年了,早就不在乎能否报仇。但,死人不在乎可以,活人不能不在乎。

说来说出,也无非是个利用死人,来摘取利益的经典案例罢了。

我们知道,古人作战,好讲究一个名正言顺。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倒不是说因为他们很有素质,想要将敌人打得心服口服。而是在给自己心理安慰的同时,获取民众的支持。

哪一朝哪一代征战之前,不把舆论搞得自己好像吃了多大亏,跟对方有多大仇,搞得自己很正义似得?玩到极致的,还属**哈赤对明朝宣战时,颁布的所谓《七大恨》。除了第一条杀父之仇还像点话外,其余六条怎么看,怎么属于人家明朝自己的事儿。

更何况,古人认为,忠孝、君臣、父子,是必须遵守的圣人之言,是必须穷一生之力,来完成的至高目标。因此,但凡是打着“为父报仇”的旗帜,不管是谎话,还是童叟无欺,都能获得外人的一致称赞,以为盛事。也能获得自己人的一致认可,激发同仇敌忾的决心。

那么,孙策是否真心要为父报仇?

只能说,一半一半。

孙坚死时,孙策不过弱龄,且孙坚一生都在战斗中度过,陪家人的时间,根本没有多少。如果说,父子之间存在十分深厚的感情,似乎不大可能。等到孙策有实力攻打黄祖时,孙坚已经化古近十年的时间。十年,可以改变很多事,也可以改变很多人,更可以改变很多心境。

换句话说,任何一场战争,除去保家卫国外,都跟“正义”这个词没多大关系。?有关系的词语,永远是“利益”。

所以,必须攻打黄祖的理由,其实是地利的原因——黄祖驻扎在孙策军队的上游。

这就危险了,如果黄祖高兴,可以顺流而下,将孙策军队冲击的溃不成军。如果黄祖不高兴,命令全体军士,一起往河中小解...。因此,无论是从道德情感上讲,还是为此后霸业奠定基础上讲,孙策都有不得不出兵的理由。

而理由当然不能实话实说,必须祭出道德情感牌。?国人善于玩这一套,也乐于听这一套。当一些人站在道德制高点上时,就可以利用古人、圣人之言,来随意对他人横行指点。

这多爽快!

当然,孙策打出这张牌的目的,远深于表面我们看到的。他还有更重要的用意,那就是说给许都听。具体点,就是曹操。

曹操不会坐视孙策在江东一家独大,他要做的是庄家,而其他人,必须做散户。在这个范畴之内,甚至包括富豪袁绍都不能幸免。

因此,孙策发动对黄祖一战,很明显的意思,是想做江东的庄家,继而做天下人的庄家。

这触及了曹操的心理底线。

而之前李术杀严象之事,又浮现在曹操的脑海。加上谍报说,孙策有袭击许都的想法。一旦谍报成真,自己的危险系数可就太大了,一切的付出就是白费力气。

所以,此人必须铲除!这是曹操此时唯一的念头。只是时不利兮,自己要着手面对强敌袁绍。集中一切有生力量战胜袁绍尚且困难,何谈双线作战?然而,孙策这个隐患又必须尽早解决,可如何是好?

当曹操将这个问题抛给谋士们后,其余众人也是摇头叹息。何解?无解!除了手握皇帝刘协,占据政治上的优势外,咱们还有啥优势?论军队,不如袁绍。论地利,不如刘表。论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