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潜伏(二)(1 / 2)

三国风云录 闻风 3130 字 2013-09-13

吕布夺取徐州的确切时间,为建安元年(公元196年)。虽然占了徐州,但吕布并没有多少开心的意思。

原因很简单,他不是真正的徐州牧。

有的人肯定奇怪,当时东汉政权分崩离析,已经处于军阀混战的状态。吕布占了徐州,也就意味着??他占有了争夺天下的资本,跟是不是徐州牧有啥关系?

这种观点存在逻辑上的漏洞。

首先,无论彼时的官员也好,民众也罢,在名义上都是东汉子民。

其次,无论李傕也好,王允也好,曹操也好,袁绍也好,都是打着东汉的旗帜,进行火并、兼并。

最后,东汉政权只要还存在于名义上,军阀们都会打着朝廷的名义,干自己的事情。

总结:没有东汉皇帝的诏书,就敢随便发兵抢地盘,是冒天下之大不韪,必将成为众矢之的。

所以,吕布不开心的原因,就是他没得到朝廷的认可。没得到认可,就意味着自己无法动弹,那得了徐州跟不得徐州,又有何关系?反观,得了徐州,还让自己更加束缚,不如当散兵游勇时来得痛快。

因此,吕布的当务之急,就是得到朝廷的认可,封他为徐州牧。

很显然,手握献帝的曹操,成了吕布唯一的渴求。

为了讨好曹操,吕布备大礼,选精良,马车上的上等之物不计其数。

接下来问题严重了,派谁去。

混乱年代什么最重要?人才!

人才也分多种,善于出谋划策的谋士,长于运筹帷幄的智将,专于战场杀敌的勇士。

现在,吕布对于这些人才无一诉求,他最想要的,是????擅于口吐莲花的辩士。

礼物仅仅能让对方动心,却不能让对方放心。官场厮混许久的吕布,虽然智谋依旧短缺,但也不至于一无所获。

跟王允分手后,吕布坚定了第一条信念:政治上,没有善意,没有恶意,只有生意。

既然是生意,就必须让对方看出自己的诚意。

如何才能让对方看出自己的诚意?很简单嘛,委派一个能言会道的辩士,陈明其中的利害,告诉曹操,我吕布一心为汉,绝无它意。望您老能通融通融,让我吕布成为名义上的徐州牧。

意思就是这么简单,但话不能这样说。

怎么说,就得看辩士的能力了。

因此,这个辩士不能随便选。万一激怒了曹操,别说徐州牧了,恐怕连徐州都将化为乌有。

找谁?这成为了萦绕吕布心头的一个问题,还是一个相当大的问题。

陈登很快听说了这个消息,他决定试一试。

吕布为难的皱着头,道:“这是一堂签子活儿,危险系数过大,不忍让元龙涉险。”这句话,是吕布的真心话。

夺取徐州之前,吕布便知陈登与刘备的关系,可谓鱼水。本想着夺取徐州后,陈登定然会反戈一击,哪怕宁死不从呢?可是,人家陈登深明大义,不仅仅没有任何反抗,现在又心甘情愿替自己办成这趟差事,这可真是大俊杰!

但自己于心何忍?陈登待我吕布好,我吕布也定要待他好。更何况,将陈登揽在怀里,还能与袁绍通信。此人定会成为自己的跳板,救命的跳板。

不管怎么说,假若跟曹操翻脸,有了陈登,自己还能投靠袁绍????去。

心思既定,他便回绝了陈登。

按照陈登所想,目前来看,吕布并没有什么能拿得出的人才,去跟曹操进行讨价还价。也就是说,除了自己,吕布应该不做他想。

因此,吕布的回绝,着实让陈登意料不到。

陈登急忙道:“吕将军何出此言?我陈元龙自谓读圣贤书,行圣贤事。何为圣贤?当急君之所急,想君之所想。而今将军雄踞徐州,却憾于不通圣上,无法抵达圣听,我陈元龙身无长物,却有一颗报效之心!还望将军成全。”

吕布揉揉下巴,奇怪道:“元龙今日?为何话不多耶?”

这是一个危险的问题,对于陈登来讲。

在吕布身边的这些时日,陈登大多数时间保持着惯有的沉默。吕布大破张飞军队也好,??咒骂袁术无信也好,陈登全都不予置评。在他眼里,吕布就是个摆设,这种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之人,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

但当时自己势单力薄,无法与之抗衡,因此,陈登一直在等,等一个最佳时机的出现。

现在,他等到了。

可恨自己太操之过急,沉不住气,露出了这么明显的破绽!对啊,刚才的自己,跟平日的自己完全相反,如何不引得吕布怀疑?

事实上,陈登误会吕布了。

在吕布眼中,陈登刚才的一番慷慨陈词,让自己听得实在顺耳,实在开心。加上陈登平时不说话,还以为恼怒自己,不稀罕搭理自己。原来,自己错怪了陈登啦!

所以,那个问题,更像是一句玩笑,调戏一下陈登。

果然,见陈登面露难色,吕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