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道义不可违背(1 / 2)

三国风云录 闻风 3253 字 2013-06-28

然后,如曹操所料,就在彭城已被攻占的消息传来,徐州军果然开始混乱。曹操趁机下令夏侯渊、于禁进攻,与自己合兵一处。

胜利女神已经开始向曹操微笑。

此战的结果,陈寿只用了简短的一句话:死者万数,泗水为之不流。

这里面当然有曹操军自然也有徐州军。这一切的一切都在曹操的意料当中,然而,意料之外的事情还是发生了。

当曹操率军以胜利者的姿态进入彭城的时候,看到眼前的一切出离的愤怒了。

愤怒是有道理的,因为彭城除了自己的军队,什么都没有。换言之,这压根就是一座空城。

——闪回,退守郯城的陶谦。陶谦:“为什么是座空城?哼,曹阿瞒欺人太甚了点。我已经明确告知其父之死跟我没有半点关系!杀死他父亲的是我的手下,难道你儿子杀了人就一定有你爸爸的原因吗?这是什么道理?然而,曹阿瞒此人根本不给人家解释的机会。当然,我也知道,这不过是姓曹的一个借口而已。想我徐州如此大郡,现在天下大乱,哪一个掌握军队的将领不对我这里虎视眈眈?不过我陶谦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我是孱弱了点,但还不至于沦落到你想怎样就怎样的地步!我早在夏侯惇攻城之前,已经命令手下护送人民及粮草、辎重来到郯城。不过。。接下来又怎样呢?”陶谦陷入了深深的沉思。

——再度闪回,曹操。曹操看着眼前这一片狼藉和一片死寂的空城,青筋暴漏在外,手仅仅攥着马缰。辛辛苦苦几十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啊。本来嘛,彭城是集粮之地,我率军前来拼命,难道就是为了得到这么个结果吗?苍天啊,大地啊,是哪位神仙大姐跟我过不去啊!

然而,咆哮并不能解决问题。要想解决问题,必须找到问题的根本所在。对于曹操而言,问题的根本在于,陶谦的郯城。

一切都明了吗?是的,陶谦在哪里曹操就必须攻击哪里,因为,陶谦在哪里粮食就在哪里。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对于兵家而言,粮草的之重要直接关乎战役的胜败与否。只是此时实在不是行军之时。

曹操心里清楚,经过与徐州军的对战,本部早已筋疲力尽不可再战,军人也是人,他们需要休息。若是再战,恐怕会引起军士不满,糟糕的后果便是叛变。当然,这是最坏的结果,也是曹操最担心的结果。因为,曹军没有粮食了。

没有粮食意味着不能填饱肚子,不能填饱肚子意味着不能打仗,而军人之所以跟着自己的将领是因为能填饱肚子。曹操既然打破了这个逻辑,也就意味着军人将打破曹操的梦想。

事不迟疑,也不可迟疑,趁着军人刚刚来到彭城还不知道粮食的问题,赶紧去攻击郯城。

无奈,陶谦拼了老命,两次皆败。

为了不让自己军队因为饿肚子闹哗变,曹操决定暂离徐州。只是在走的时候,曹操为了泄愤,改行做了一次屠夫。

凡历经徐州之地,凡徐州之民众,皆杀之!因为曹操这次的愤怒不理智的行为而将自己永远的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且永世不得翻身。

屠城杀民,皆妄为也。曹操不懂得,而后忽然头痛以至中风,此后再未好转。疼痛之时,如孙悟空戴箍念咒不可自已。

此为命耶?!

自古人言,命之在理,无理岂能存命?此处之命理,即今人言命运。

曹操无理,因此他得痛风是应该的,是必须的,是上天对他的惩罚。

这一切,我认同,可是扩而论之,我们每个人不都是如此吗?

若是闲来无事,我们不妨谈谈命运。

现在,穿越剧、书、影皆为大热,在满足人们好奇心的情况下,也着实让观看者意淫了一把。但是,意淫虽好,久了也便索然无味,若是强硬进行下去,不仅伤身,没准还能索命。因此,不能强行将自己的主观意识强加在历史当中,但我们可以通过历史人物去推测其命运。

对于曹操而言,似乎出生以来便充斥着某种说不出的命运,即佛家所言:冥冥中自有注定。例子很多。

比如,其出生之时,便有异象。当然,现在大多数史学家认为,这不过是封建皇帝自我神化的一种手段,其目的在于告诉广大的子民,我当皇帝是命中注定的,要不然老天干嘛偏偏对于我的出生格外照顾,偏偏给我此等异象?此种说法,不过是其愚民的手段之一。既然如此,便不再说,只言其长大以后。

其长大成人之后,其父对于曹操的教育便是粗放式。如此教育,放之青史,诸子列家恐也无有。然而,当人们认定其为纨绔子弟,不学无术之时,曹操偏又得到半仙许邵的认可: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人们纷纷惊讶,感叹。更有疯狂想象者认为曹操之父一定买通了许邵故意让曹操出名,以此为跳板进入朝廷。您想啊,老子英雄儿好汉,再怎么着,他老爸也得为曹操着想不是?

然而此种谣言不攻自破,因为曹操在官位之上十分勤政爱民,不仅自己充当城管的角色,还把小黄门的叔叔给活活打死。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