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建安乱(中)(1 / 2)

三国风云录 闻风 2919 字 2013-07-20

深夜,神秘而瑰丽。端坐在深宫中的刘协,与挥汗在香闺软床上的曹操,有着相似的心事。心事的名字叫“权利”。基辛格有云:权利是最好的春药。对于刘协来说,权利岂止是春药,简直就是春药、是猛药!他要在通往权利的路上,双脚狠踩油门,不管不顾的疾奔而去。可刘协不知道,在他前面的曹操是南墙,直撞得他头破血流,并明白无误的让他彻悟:权利对于自己来讲,不是春药也不是猛药,而是毒药。剧毒无比,险些害了卿卿性命。

董承受到刘协的委托,兴奋不已。不兴奋是没道理的,除掉了曹操,就意味着自己对汉室有功,就意味着自己能获得实际的权利。曹操啊曹操,你干什么不好,偏偏要跟圣上作对!我以前帮你,是为了让你匡扶汉室,不是为了让你“诓”扶汉室!可董承心里明白,要想跟位高权重的曹操对着干,自己一个人是不行的,必须发展地下党员,入党要求只有一个:对曹操心怀不满的朝中老人。

具体来说,是这两个人: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这两个人跟董承有着一样的特点:有名无权,对曹操愤恨已极。而后,董承找到了刘备,并告诉刘备,他们将要动手,是时候站队了。刘备听完他们的“除曹计划”,整个人陷入了沉思:这算哪门子的计划?杀了曹操就能进行权力再分割?他的军队是白养的?读书人和武夫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太过理想主义。前者是因为知识丰富,后者是因为知识贫瘠。刘备心里明白,杀人不是请客吃饭,不是描画绣花,不能这么理想,这么文雅。尤其是杀掉曹操这样的权臣,更是堪比蜀道之难。

可他刘备不敢也不能挑明:一来,自己有着“皇叔”的身份,倘若告诉董承“受累啊您,我站在曹操那边”岂不是惹来天下人耻笑?二来,挑明了对自己没什么好处,此时的自己尚处在龙潭虎穴,羊在虎口,危险之极不是他董承可以理解的。

经过这么利害分析,刘备微微一笑,打起了太极:杀人什么的,最不好玩了,望将军三思三思。董承满怀期待,睁着泪光闪闪的大眼睛,希望得到刘备的认同,以便入伙。没成想这厮如此胆小,如此懦弱!也罢,你刘备既然不想要荣华富贵,我董承便不逼你。但,丑话说在前头,一旦夺权成功,你刘备休想入朝一步!想罢,冷哼一声,拂袖而去。

关羽看着董承面色不善的离开,找到刘备问询原因。

刘备摇摇头,看着窗外的满天星光,惆怅道:“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不如死了。人生在世争权夺利,害了别人,也终究会害了自己。倒不如庄周之言,泛舟于天涯,相忘于江湖。如此,才是人生的大境界。”关羽不明所以,怎么大哥说起了心灵鸡汤?打算再言,刘备却摆摆手,示意他不要说话。

不一时,窗外树影晃动,又倏然停止。

刘备清楚的知道,这是曹操安排的密探,名为“校事”。从古至今,密探为人所恶,为王所喜。观其原因,不过是对下属的不放心。这种不放心,是帝王对江山担忧的一种病态折射。校事不是曹操独有的,到了后来,吴国孙权将之发挥到了巅峰极致。史载,吴国的校事权利通天,只对孙权一人负责。如何厉害?身遭诬陷的陆逊最有发言权:“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换句话说,只要被他们咬住了,无论你是平民百姓还是权贵大臣,统统都给咬死,不抽你的筋,也得扒你层皮。

因此,每有谈话,刘备都像在说天书。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管你听懂没听懂,反正老子不敢挑明了说。就这样,才最终得以保全其身,安静离开。

镜头离开刘备忧愁的脸庞,越过三千宫殿,来到灯火通明的曹操住处。

“你说董承联络了王服、种辑还有刘备?”曹操狐疑的看着手下。

“秉主公,董承深夜造访左将军,后满脸愠色离开,为属下亲眼所见。”

“你可听得二人之间的谈话?”

“只说杀人,而无他言。”

曹操轻轻“嗯”了一声,挥挥手,那位密探悄然隐退。

董承这是要干什么?谄媚献帝是贪,联络将军是反,难不成他野心极大,贪得无厌,想要实权?

“奉孝何在?”

正在睡觉的郭嘉被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惊醒,身为谋士,他知道被半夜传唤,一定发生了什么大事。

“适才校事来报,董承这个老匹夫私自联络偏将军王服、越骑校尉种辑以及左将军刘备。奉孝不妨分析一下,董承的动机是什么。”

郭嘉听闻,心中一惊:要想弄明白一个人的动机,得看看这个人这么做的结果是什么。很显然,董承不可能突然患上失心疯,也不大可能闲着没事干,到处蹭酒喝。排除精神方面的诱因,结果只有一个,利益。

“依臣下愚见,董承联系的这几位将军,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都是有权无实。想来,其定然以煽动为主,或将对主公不利。”

曹操点点头,这就是他欣赏郭嘉的地方,总是能在事件的关键节点,说出跟自己一样的想法。其精准程度,